好招商食品网 6月8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2年第12期通告,检出不合格食品36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质量指标、食品添加剂问题、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等问题。
3批次食品检出质量指标问题
3批次食品检出质量指标问题,分别为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福盈门购物广场销售的标称濮阳市川岛酿造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五香醋(酿造食醋),总酸(以乙酸计)超标;虞城县绿谷生活超市销售的1批次黑芝麻,酸价(以脂肪计)超标;许昌市东城区德宜来生活超市销售的标称周口市小阿才瓜子厂生产的1批次小阿才香瓜子,过氧化值(以脂肪计)超标。
总酸是食醋的特征性品质指标之一。一般而言,总酸含量越高说明食醋发酵程度越高,酸味越浓。总酸不合格主要影响产品的品质。食醋中总酸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控制不严,未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还有可能是出厂检验把关不严。
酸价可用于评价食品酸败的程度。食品酸败可产生醛酮类化合物,长期摄入会对健康有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明显辨别出其有哈喇等异味,需避免食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9300-2014)中规定,坚果与籽类中酸价限量值不得超过3mg/g。造成酸价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原料采购上把关不严、生产工艺不达标、产品储藏条件不当,特别是在环境温度较高时,易导致食品中脂肪的氧化酸败。
过氧化值主要反映油脂的被氧化程度,是油脂酸败的早期指标。食用过氧化值超标的食品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但长期食用严重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过氧化值(以脂肪计)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用油已经变质,也可能是原料中的脂肪已经被氧化,还可能与产品储存条件控制不当有关。
7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问题
7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问题,分别为漯河市郾城区喜士多超市销售的标称漯河市爱蕊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麻椒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超标;济源市欧德隆生活超市销售的标称济源市张老张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小磨香油、1批次纯芝麻香油,乙基麦芽酚不合格;延津县司寨段森馍铺销售的1批次黑米馒头,糖精钠(以糖精计)不合格;济源市温润购物广场销售的标称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恒旺食品厂生产的1批次红鲤鱼,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不合格; 息县郑月燕早餐店销售的1批次油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超标;信阳市羊山新区德店小笼包店销售的1批次油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超标。
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矶)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膨松剂和稳定剂,使用后会产生铝残留。含铝食品添加剂按标准使用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长期食用铝超标的食品会导致运动和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影响儿童智力发育。《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油炸面制品中铝的残留量为100mg/kg。油炸面制品中铝的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者为增加产品口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超限量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或者其使用的复配食品添加剂中铝含量过高。
乙基麦芽酚是一种香味增效剂,对食品的香味改善和增强具有显著效果,且能延长食品的储存期。《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植物油中不得使用乙基麦芽酚。
糖精钠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合成甜味剂。糖精钠对人体无营养价值,食用较多的糖精钠,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发酵面制品中不得使用糖精钠(以糖精计)。发酵面制品中检出糖精钠的原因,可能是餐饮店为改善产品口感而超范围使用。
9批次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
9批次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分别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姚记烩面馆使用的1批次勺子、1批次小碗、1批次啤酒杯,大肠菌群检不合格;郑州市二七区聚福斋饭店使用的1批次盘子、1批次小碗,大肠菌群不合格;兰考县正泓百货超市销售的标称普宁市胜达悠品食品有限公司为销售商、普宁市红火食品有限公司为生产商的1批次牛肉粒(香辣味),菌落总数超标;柘城县李殿超小烧饼土菜餐饮馆使用的来自商丘市豫龙餐具消毒有限公司的1批次餐具,大肠菌群不合格;鄢陵县未来快餐店使用的来自鑫洁消毒餐具配送中心的1批次餐具,大肠菌群不合格;邓州市百佳时代广场销售的标称内黄县双飞食品厂生产的1批次多味凤爪(酱卤肉制品),菌落总数超标。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食品的菌落总数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菌落总数超标说明个别企业可能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GB 14934-2016)中规定,消毒餐(饮)具中大肠菌群不得检出。餐(饮)具中检出大肠菌群的原因可能是餐具清洗、灭菌不彻底,或存放过程中污染等。
9批次食品检出农兽药残留问题
9批次食品检出农兽药残留问题,分别为濮阳市绿城超市连锁有限公司绿城购物广场谢东店销售的1批次红皮鸡蛋,氟苯尼考不合格;三门峡市河南美道家实业有限公司陕州分公司销售的1批次韭菜,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超标;郏县华联商贸有限公司冢头镇分公司销售的1批次芹菜,毒死蜱超标;桐柏县宜佳乐生活超市销售的1批次韭菜,毒死蜱、甲拌磷超标;安阳玉橄榄餐饮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的1批次韭菜,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超标;鲁山县二印超市销售的1批次韭菜,腐霉利超标;宁陵县王娟鱼行销售的1批次鲈鱼(淡),恩诺沙星超标;柘城县孙峰活鸡活鱼店销售的1批次清江鱼(淡),恩诺沙星超标;睢县惠客隆超市销售的1批次豇豆,克百威超标。
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属拟除虫菊酯类仿生物农药,中等毒性杀虫剂,对害虫和螨类具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少量的农药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超标的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韭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5mg/kg。韭菜中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时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量未降解至标准限量以下。
克百威又名呋喃丹,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常见的一种杀虫剂。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克百威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克百威在豆类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2mg/kg。豇豆中克百威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而违规使用。
恩诺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用于治疗动物的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动物专属用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规定,恩诺沙星(以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之和计)在淡水鱼中的最高残留限量为100μg/kg。长期食用恩诺沙星残留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6批次食品检出其他污染问题
6批次食品检出其他污染问题,分别为郑州市郑东新区彼酷哩烤鱼太格茂店使用的1批次长盘、1批次筷子,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合格;开封乾慕诗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洵润商贸有限公司委托焦作市云台山矿泉水厂生产的1批次瓶装饮用山泉水,亚硝酸盐(以NO2-计)不合格;洛阳市老城区俊杰湘菜馆使用的来自洛阳众爱洁清洁服务有限公司委托孟津县大自然餐具消毒配送中心提供的1批次餐具,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合格;洛阳市洛龙区亚周大盘鸡店使用的来自洛阳众爱洁清洁服务有限公司委托孟津县大自然餐具消毒配送中心提供的1批次餐具,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合格;洛阳市洛龙区福爱华饭店使用的来自洛阳众爱洁清洁服务有限公司委托孟津县大自然餐具消毒配送中心提供的1批次餐具,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合格。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一种低毒的化学物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GB 14934-2016)中规定,消毒餐(饮)具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得检出。消毒餐(饮)具中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原因,可能是用于清洗餐具的洗涤剂不符合标准;也可能是洗涤剂或消毒剂未彻底冲洗干净等。
亚硝酸盐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水体被污染的情况,若饮用亚硝酸盐严重超标的水可能会引起中毒。《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规定,包装饮用水(矿泉水除外)中的亚硝酸盐(以NO2-计)最大限量为0.005mg/L。水中的亚硝酸盐可由硝酸盐转化而来,硝酸盐有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水体被细菌污染后,在一定温度下细菌会释放出硝酸盐还原酶,将水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另外如果消毒控制不当,也会导致输水系统中亚硝酸盐浓度升高。
此外,还有2批次食品检出重金属污染问题、生物毒素问题,分别为永城市华丽购物广场销售的1批次韭菜,镉(以Cd计)超标;原阳县福宁集镇新天地购物广场销售的标称新乡市红旗区清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花生芝麻酱,黄曲霉毒素B1超标。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抽检发现的问题,对于不合格样品涉及外省生产单位的,已按规定移送相应省级食品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对于不合格样品涉及省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已要求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周口、信阳、济源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对涉及单位依法处理,责令查清不合格产品的批次、数量、流向,召回不合格产品,采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风险,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并依法予以查处。